野外旅行粮食要求
量的控制-
选择食物,首先要考虑的是「量」的预算,必须尽量精确地计算出当次行程中所需的食物份量,及每人每天所需的热量,以两者为基础,再考虑菜式的搭配及重量的控制。
食物的准备-
食物采买回来后,应先作些准备,如肉类,最好先卤过、沥干,再依食用一次所需的份量个别包装起来,如此不但易于食用,也易于保存。蔬菜类可选用水份较少者,如高丽菜、大白菜、青椒、胡萝卜、四季豆等较不易腐坏之蔬菜,出发前先放在阴凉处,用白报纸包起来吸收水份,或以电扇、冷气吹干,约可保存一个星期以上,另外,香菇、金针、木耳、高丽菜干等干货,质轻,可久藏,并富含纤维,是不错的登山食品。
最好在一星期内吃完的蔬菜-高丽菜、大白菜、大西红柿、青椒、胡萝卜、大蒜。可放两周以内的蔬菜-洋葱、四季豆、马铃薯、芋头、牛蒡、蒜头、辣椒。
脱水米的制作-
先将米煮熟,所用之水可比平常煮饭时略少半杯,煮出来的饭会比较干硬。
饭煮熟之后,打开锅盖,轻轻地将饭略翻一下,使水气散出。
待饭放冷后,轻轻地将米粒打散(有些不易打散的米粒,可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黏性降低,而较易分开,所以不要勉强将米粒分开,以免米粒碎掉),放入冰箱,冰1~2天(不要密封,最好放在上层)。
冰1~2天后取出,若晴天,可将饭放至阳光下曝晒,加速水分的散失,约每隔2小时翻一次,或以冷气或电扇吹拂(干燥效果:阳光>冷气>电扇)。
晚上仍放入冰箱,继续脱水。
待米饭的重量与原来的生米相等,且外观也差不多时,即完成脱水米的制造。
以一餐所需的量为单位,分袋包装,并放入冰箱中保存,待要上山时再取出(但要注意保存过程中,慎防水分渗入)。
※注意事项:
生米的淀粉结构为β结构,不易为人体消化利用,但若与水加热至摄氏60度左右,则其淀粉结构会转换成人体能消化吸收的α结构,如果就这样放着,则又会变回β结构,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作用」。「老化作用」通常发生米粒含水分30%~40%时,或低温下。若水分低于15%,则「老化作用」会停止,因此在制作脱水米时,不可在水分含量高时,将饭置于太低的温度中(如冰箱的冷冻库或直接放在冷气出风口前),以免变成无法利用的β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