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那那利佛:殖民烙印之地
七八月份算是马达加斯加的冬天,对我这个在中国北方生活惯的人来说,这里的冬天太温和了,没有雪,没有迎面的寒风,反倒是深蓝高爽的天空,懒洋洋的太阳。实际上,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白天的平均温度也有22度左右,只是早晚温差大,一件短袖T恤外加一件外套足以过冬了,很是自在。
塔那那利佛座落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一个马蹄形的山脊上,传说由12座神圣的丘陵环抱而成,每个丘陵都曾代表着一位地方部落首领。16世纪末,梅里纳人(Merina)在马达加斯加中部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是印尼马来人的后裔,为了解决12个部落间连年不断的战争,梅里纳部落首领和另外11个部落首领的公主联姻,创建了梅里纳王国,也形成了塔那那利佛最初的城市格局。直到如今,我们还能感受到这个百年古城的自然演变过程。
沿着盘山公路往上,丘陵高处曾是贵族的住所,气派的大型别墅整齐地排布在公路一侧。由于城市人口扩张,加上没有系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和城建管理,后起的中产阶级很快占据了山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各式各样的新式别墅串联在一起如同一个紧箍咒般紧紧地箍在山腰上。这里的每一户人家都各自为政,只要保证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通向自家小院即可,至于小径的状况完全依据各家经济实力而定,简单的就是土路,稍好些的铺着青石板。山脚下,两丘陵之间的水淹区内留存下来的一块块水田与大大小小的建设区交替出现,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自然地使我感受出从传统农村社会的村落空间到现代城市自发演变的历史过程。虽说这种自然演变避免了现代城市横平竖直的刻板冷漠,但没有规划所带来的混乱和无序也成了城市的显著特点,整个城市如同断了线的项链,大大小小的街区如同项链上的珠子或密或疏地散落开来,没有任何组织形式。
沿着地势高低起伏变化的公路是构成首都塔那那利佛空间唯一的骨架,在行政和商业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几个典型的街区,例如:中国城区,以经营日用百货、电器、服装为主,正在兴建的中国4星级宾馆将成为塔那那利佛最高的标志性建筑;金融机构则集中在市中心,由法国殖民时代建成的老佛爷商店改建的4星级卢浮宫宾馆也坐落在这一区域;较为现代的司法行政区,以美国4星级卡尔顿宾馆最为耀眼。我们从遗留下来的殖民建筑不仅能看到马达加斯加的过去,还能深刻地感受到殖民时代对这个国家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