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行百科:国际机票知识库
知识搜索
飞瀛官方微信

微信省下¥300-1000

中国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华网贵阳12月11日电 (记者李忠将 周芙蓉)为了迎接八方来客,世界自然遗产地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农民周世飞一家,在空地上搭起帐篷,支起锅炉,现炒现卖,生意火爆。

 
  周世飞说:“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靠旅游服务业赚钱,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从前在“保护与发展”矛盾中艰难生活的保护区农民,如今与周世飞一样,依靠旅游服务业逐步走出贫困。连续几年,保护区内从事旅游接待收入户均上万元,最多的年纯收如高达12万。
 
  茂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冉景丞说,村民的旅游接待主要是餐饮、住宿、向导和出售农特产品等。
 
  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的喀斯特石漠化,已经在当地引起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如人口超载、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加剧、可利用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等。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石漠化地区的村民为了填饱肚子,陷入“地越种越广,粮越收越少,山越来越光,水越来越缺”的生态怪圈中。这些地方成为中国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茂兰保护区却在中国西南这片喀斯特脆弱的生态区域里,保存下一片原生性强、分布集中、生态稳定的喀斯特森林,人与自然在这片喀斯特地区和谐相处。
 
  冉景丞说:“这一片喀斯特森林,不仅仅打破了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的喀斯特地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论断,更为世界提供了一条维系喀斯特生态平衡的宝贵经验。”
 
  保护区农民姚玉妮经过培训,现在已成为旅游公司的讲解员和导游,就在家门口的景区,她正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耐心解答游客的咨询。
 
  姚玉妮说:“保护区刚建立时,一下子把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森林划为保护区,我们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为了生存(我们)只能悄悄砍树。”
 
  矛盾的困扰使保护区工作人员改变了管理方式。在社区建立为社区所接受并有协调能力的功能团体参与式管委会,并在当地培养一批文化程度较高、接受能力强、解决争端能力强的群众为保护区服务,使之成为保护区处理保护与社区发展问题的中坚力量。
 
  保护区还采取引入参与式理念设置社区发展项目,管理者帮助社区原住民提高生产技能,发展替代性能源,并挖掘社区传统文化,鼓励原住民参与生态旅游接待。
 
  现在,保护区管理人员已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社区群众由‘被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
 
  茂兰保护区的实践证明,只有让社区群众从自然资源的破坏者、被动服从的“被管理者”,转变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茂兰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面积2万公顷。1988年,茂兰保护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动植物;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7年又与云南石林和重庆武隆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编辑:西游甲)

Copyright © 2009-2013 国际机票知识库-国际机票查询网站 All Right Resevered 粤ICP备11023295号-11

订票热线:020-32640201 办公时间:9:00--18:00